地勢陡峻之
河川由於
河床比降極大,遇雨則山洪暴漲,氾濫成災,逢旱則乾涸見底,用水缺乏;興築
水庫或
攔河堰等,可達到有效治理
河川,攔洪
蓄水,調節盈虛,增加
灌溉、發電、工業及公共
給水等標的用水,兼收
防洪息災,增加農工生產,發展觀光事業等功效。而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地區年雨量較少,其用水問題更為政府之施政重點,茲概述
水庫壩堰現況如下:
一、現有
水庫壩堰
水庫為重大建設,至民國101年底,現有之
水庫壩堰計有102座(經公告
水庫有96座),其中有光復前建造完成者,有光復後為發展臺灣經濟所需繼續興建者,政府不惜投入龐大財力、人力,興築浩大工程不遺餘力。現有
水庫壩堰合計其設計
蓄水總容量有285,634.6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190,683.8萬立方公尺;其中以
曾文水庫最大,
設計總容量74,840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47,955.0萬立方公尺,其功用有公共
給水、
防洪、
灌溉、發電及觀光等;其次是
翡翠水庫,
設計總容量40,600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33,477.3萬立方公尺,其功用有公共
給水、發電及
防洪。
離島之澎湖縣有
赤崁地下水庫、
成功水庫、
興仁水庫、
東衛水庫、
小池水庫、
西安水庫、
烏溝蓄水塘水庫、
七美水庫,共8座
水庫;金門縣有
山西水庫、
擎天水庫、
榮湖水庫、
金沙水庫、
陽明湖水庫、
田浦水庫、
太湖水庫、
瓊林水庫、
蘭湖水庫、
西湖水庫、
蓮湖水庫、
菱湖水庫、
金湖水庫,共13座
水庫;連江縣有
東湧水庫、板里
水庫、邱桂山
水庫、
儲水沃水庫、
津沙一號水庫、
津沙水庫、
勝利水庫、
后沃水庫,共8座
水庫。
101年底止已公告
水庫計有96座有效
總容量190,233.8萬立方公尺,若以座數來看,以離島地區29座占30.21%為最多,南區24座占25%次之,中區20座占20.83%再次之;若以
有效容量來看,以南區77,380.2萬立方公尺占40.68%為最多,北區60,358.3萬立方公尺占31.73%次之,中區51,835.4萬立方公尺占27.25%再次之。
二、施工中(含新建及增建)
水庫壩堰
目前正施工建造中之
水庫壩堰,計
湖山水庫1座。
湖山水庫位於雲林縣,其主要功用為公共
給水、
工業用水。
三、已規劃待推動之
水庫壩堰
已完成規劃尚待推動之
水庫壩堰有5座,其中
中庄調整池(已核定實施)位於
桃園縣,天花湖
水庫及其
越域引水之打鹿坑
攔河堰位於苗栗縣,大安
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位於臺中市,高屏大湖(已核定實施)位於高雄市,其功用均以公共
給水為主。已完成規劃尚待推動之
水庫壩堰,將視需要之緩急先後推動。
四、規劃中或待規劃之
水庫壩堰
近來社會經濟的快速蓬勃發展,對水資源之需求甚為殷切,為降低興建
水庫對環境可能造成之衝擊,並為有效運用及充分調配水源,減低因抽取
地下水所衍生地盤下陷、水質鹽化等負面效果,目前興建
攔河堰則有工程單純、工期短、經濟、便利及環境衝擊小之優點,特別增強
攔河堰取水之設施,目前正規劃中的
攔河堰有1座(鳥嘴潭
人工湖位於南投縣)。為多方面開闢水源,另有規劃中之
水庫3座(雙溪
水庫位於新北市、高台
水庫位於新竹縣、士文
水庫位於屏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