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梅雨來的晚,氣象局已經警告民眾,夏天可能得要限制用水了。好在,剛剛轟隆隆的雷聲大作,雨就像被打翻了一樣,傾瀉而下,驚動了汽車的警報器大作,也勾起了我童年對水的情感。 早年,地球溫室效應並不嚴重、全球的氣候也算穩定。
天氣總是很聽話的跟著農民曆的節氣走,很少會有所延遲。早春,台北溼冷冷的空氣,讓人提不起一絲的精神,連福和橋下的
淡水河,也有氣沒氣的拖著他長長的身影經過,窸窣的河面上還常常漂著些許垃圾,經過福和橋還可以聞到
淡水河深深的嘆息。
但是,兩岸的蘆葦叢卻是搖曳著纖細的身軀,左右搖擺著她的驕傲;遠一些的田地則正努力的生長著翠綠色的作物,完全不將
淡水河放入眼底。
過完了清明,進入了
梅雨季,
淡水河突然長出了許多的手腳,張開他大大的臂膀,環抱著每一滴落入土地的雨點。
當時我還是個長不高的小女孩,卻開始對福和橋高高橋墩下的
淡水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天天問著經過的父親,水有沒有隆隆響了?有沒有淹過了蘆葦叢了?
河岸邊的鷺鷥多起來了沒有?經過橋上,各色張燈結綵的旗幟更是吸引著我的目光。
隨著水量的逐漸豐沛,
河岸兩邊的風景有了轉換,離岸邊遠一些的田地,更因著
淡水河的伸展懶腰,而落入
淡水河的囊中。
淡水河徹底的醒了,他發出了許許多多的聲音,以各式各樣的面貌,告訴附近的居民。
端午前的前兩週,河面上總來了許多外來客,一艘艘漆著紅色、綠色、黃色、各色的巨型怪物,隨著鼓聲長揚而去,折返再來。此時的我,正是最快樂的時候,因為
河岸邊聞不到嘆息聲、看不到懶洋洋不願前進的水漥。我可以坐在爸爸的肩上,站在福和橋上為我喜歡的龍船加油,看著船槳拍打著水面,揚起的水花,每一個群眾都跟著笑開了他們的臉。 一年中我最期待的河醒了。 卻也在端午過後,又死了。
人們只扛著他們的怪物離開,卻沒有將會廢棄物帶走,隨著季節變化,炎熱無雨的夏天,讓
淡水河又發出了深深的嘆息,卻沒有人真正的聽見。只有,在
颱風來臨時,淡水後才做了最後的掙扎,以他的身軀再次向大家訴說他的委曲,終於才見到人們的覺醒。
這些年
淡水河已經不再是被遺忘的小巨龍,污染防治得宜少了垃圾為伴,不再拒人於千里之外;
生態工法保留了
河岸的
水生植物,讓福和橋下美麗的
河岸旁,多了散步、騎車的民眾。但是,他未曾改變的仍是
梅雨來臨前,有氣無力的身軀,以及
大雨過後朝氣蓬勃大嗓門。 那是我每次返鄉必經的路,向我的好朋友問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