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2 自由時報
今夏雨量不豐,多處
水庫「渴」望
大雨,審計部在去年度政府決算報告卻指出,
水庫淤積嚴重也是缺水的元凶之一,全國40座
水庫每年淤積量約1849萬立方公尺,有12座
水庫淤積量已超過
水庫設計容量的40%,
經濟部水利署應立即謀求
改善。
審計部說,根據統計,平均每個
水庫的有效
蓄水量逐年下降,82年的數據為5640萬立方公尺,到了96年下降為5103萬立方公尺。學者實地踏勘發現,總計每年淤積量約1849萬立方公尺,
水庫進水量再多也只能洩洪,其中有12座
水庫淤積量已超過當初設計的40%,這些
水庫包括西勢、大埔、谷關、
石岡壩、霧社、
鹿寮溪、德元埤、白河、尖山埤、烏山頭、鹽水埤與阿公店等;另外有四座
水庫淤積率達二到四成,包括石門、明德、
集集攔河堰與虎頭埤等。
水利署指台灣山陡水急,尤其在九二一大地震過後,
水庫泥沙淤積更嚴重,持續疏浚之外,規劃引進國外「繞庫排沙」的技術,運用隧道讓
洪水帶著泥沙繞過
水庫、直接沖進
下游,不讓淤泥影響
蓄水量。
水利署希望能在阿姆坪試辦,將
石門水庫列為優先清淤對象。
石門水庫 列優先清淤對象
至於
石門水庫今夏供水拉警報,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
石門水庫以往
蓄水量可達1億8000萬噸,現在只剩7200萬噸,水位距離
嚴重下限只有14公尺,每天必須仰賴從台北支援40萬噸、從新竹支援3至5萬噸用水。
再不下雨 將停灌農業用水
吳約西說,若8月份降雨情形還是不理想,最快在8月底或9月初,
石門水庫有效
蓄水量降到4000萬噸底線,到時候將考量是否停灌農業用水,以供應民生、
工業用水為優先,目前還沒有限制洗車、游泳池等次要民生用水的規劃。